商量手记 | 丁长缨:在古城春景中触摸消费脉动
在古城春景中触摸消费脉动
——参加“提振消费,进一步激发省会发展活力”专题调研有感
丁长缨
又是一年春柳绿。走在明府城片区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仿佛回响着六百年前的市声鼎沸。“汉筑城,晋定邦,宋设府,清开埠”到如今更是店铺林立,一派生机!作为市政协“提振消费,进一步激发省会发展活力”专题调研组成员,我在这座古城的新生中,触摸到了消费升级的强劲脉动。
在Page One书店,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这座由老建筑改造而成的书店,既保留了青砖黛瓦的古典韵味,又注入了现代设计的时尚元素。书架间,年轻读者或站或坐,沉浸在书香之中。书店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是阅读空间,更是文化沙龙、艺术展览的举办地,日均客流量达千人次。这种“书店+”的运营模式,让传统文化空间焕发出新的生机。
高升店的故事更令人感慨。这座百年老店经过修缮改造,既保留了传统的经营特色,又引入了文创产品、非遗展示等新业态。店主自豪地说,改造后的营业额较之前增长了近三倍。从《老残游记》里走出来的鲜活记忆在这里变为具象化的时空演绎。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跨越时空的对话需要在创新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漫步在百花洲、后宰门、西更道等街区,我感受到了文商旅融合的蓬勃活力。特色餐饮、文创商店、非遗工坊鳞次栉比,游客络绎不绝。以文化为魂、商业为体、旅游为翼的发展模式,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泉城路商圈,恒隆广场的繁荣景象令人振奋。商场内,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相得益彰,品质消费蔚然成风。京东电器的智能家居体验区,更是让我看到了科技赋能消费的新趋势。
这次调研,让我对提振消费有了更深的思考。消费升级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而是品质的提升、体验的优化、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文商旅融合,我们不仅能够留住城市记忆,更能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升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民生问题。只有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有温度、有品质的消费场景,让城市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作为政协委员,我将继续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为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为激发省会发展活力贡献力量。(作者系市政协委员,济南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民盟历城区基层委员会委员)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