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行“最后一公里”更便捷——广州市政协调研协商助解“改善公交地铁接驳问题”记

2020-06-18济南政协

5月20日出炉的《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广州1公里轨道交通覆盖通勤比重最高,达到37%,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地铁交通服务能力之强。然而,地铁并不是随处可达,尤其在城乡结合部、新兴发展区,公交接驳往往决定着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和便捷,关乎群众日常的幸福感。广州市政协抓住了这一民生焦点,在5月31日播出的“有事好商量”节目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协商:现场推动问题立行立改

从3月下旬开始,广州市政协秘书长黄洁峰就带领市政协委员们先后走访了多个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围绕“改善公交地铁接驳问题”开展调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问题和协商点,分类选点深入调研,确保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提出的对策措施科学可行。”调研前,黄洁峰给调研定了目标。

市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杨静积极反映了白云区萧岗地铁站出行的不便之处,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随后,委员们与市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实地察看了地铁站出口周边公交设施配套、道路现状和公交接驳等情况。

“杨委员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征拆难。我们与白云区政府联动,加大了与萧岗村村民沟通协调力度。现已具备施工条件,下一步由市土发中心牵头,委托白云区政府组织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郭昊羽表示。

3月26日,市政协提案委组织政协委员前往沥滘站调研。调研时,该地铁站周边配套市政道路仍在施工,公交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周围200米内没有条件设置公交站点,原因也是征拆难问题。在市政协的关注推动下,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5月1日,该地铁站的接驳公交正式开通了。

短短两个月内,数个群众反映较多的公交接驳出行问题,在市政协的调研及推动下,迅速得到了解决。

在调研中,委员们还发现并积极推广白云区“云城1线”的经验——在街镇利用电动便民服务车实现点对点接驳出行。委员们认为,应该要大力推广此种模式。市公交集团表示,目前已开通了17条电瓶车服务短线,打通了“城中村”、城郊等特殊区域最后一公里便民服务。

尽管此次协商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但务实高效,边调研、边推动解决问题,成效多多。“为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大胆发声,为职能部门的政策措施精准建言,体现了政协委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担当。政府职能部门和市政协委员在协商过程中,充分交流互动,相互激励支持,为在广州社会治理中发扬民主增添了活力。”参与调研的委员感慨。

共识:细节决定幸福感

接驳的公交有了,但要坐得舒心,关键在于细节服务。

“从地铁出来,最怕的就是公交站离得远。”市政协委员、广州市隧成建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春航在走访黄沙地铁站及公交站场后发出了感叹:这个楼盘在进行综合体设计时,已经融入了交通立体接驳理念,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

目前,广州市共有213个地铁站点,实现2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覆盖的有209个,周边有在运营公交站场的地铁站点仅32个。

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崔冠星指出,公共交通涉及的规划、土地征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职能分散在市级、区级不同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她建议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公交站港湾式改造,从源头减少问题存量,整体提升道路通行的效率以及安全性、便利性。

“除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还应该在抓统筹方面多动脑筋,挖潜力找突破。”郭昊羽对此表示赞同。

市政协委员、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谭国戬在官洲地铁站亲身体验了一次等公交,半个小时才坐上了公交车。他建议,公交企业结合郊外地铁站点客流高低峰时段特点,优化线路营运计划,提高公交、地铁接驳的发班与客流匹配性。

“谭委员的建议,我们非常认同。公交企业要服务好市民,就应尊重公交客流因时因地而异的客观事实,科学调配公交资源。”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张海燕说道。

“我一直都在关注,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地铁出入口交通换乘指引,地铁口雨棚、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建设,分类限时整改,才能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谭国戬补充。

对此,市地铁集团董事钟学军表示,细节决定幸福感。“一条地铁都建了,99%我们都做了,就那1%成为了痛点,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完美。”钟学军透露,下一步将努力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针对地铁站外导向指引优化问题,将在网上发布信息,由市民参与选择决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