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态史诗”注入创新动力 市政协“商量”赋能非遗新时代传承
从莱芜梆子的高昂唱腔到章丘黑陶的千年窑火,从鲁味斋的飘香老汤到髹漆技艺的艳丽流光……非遗,正以“活态史诗”的姿态,讲述着济南的故事。
市政协“非遗里的济南”月度商量,一个“小切口”,做起“大文章”。委员、专家、传承人齐聚一堂,既把脉问诊,又开出良方;文旅部门现场回应,既坦诚沟通,又亮出路线图——这场188篮球比分_188比分直播-【官方认证】:城市文化根脉的深度协商,诠释了何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为泉城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政协智慧与力量。

“非遗应该是一个‘活态史诗’,它也是文明的‘时间胶囊’。”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张继平的一席话,道出了非遗保护的深刻意义。然而,如何让这些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时间胶囊”在当下焕发生机,而非静默地陈列于历史长廊?这不仅是文化命题,更是发展课题。
面对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痛点与难点,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一线调研,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山东省政协委员李若冰指出非遗产品缺乏“网感”,消费场景局限,应推动“非遗+文创”“非遗+数字”发展;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逯艳则将目光投向“Z世代”,建议用元宇宙、VR、动漫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非遗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系统性保护不足的问题,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市政协委员赵屹地提出“非遗+城市更新”的创新规划,建议将非遗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
这些建议,并非纸上谈兵。它们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之上——调研组深入莱芜听梆子、赴章丘看黑陶、访宏济堂观中医药,更南下揭阳、泉州取经。正是这种“脚沾泥土”的扎实,确保了建言献策的精准与可行。
政府部门诚挚回应,亮出务实“路线图”。
商量,不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而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
面对委员专家的建议,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波的现场回应,及时答疑。有对现有工作的详细介绍,如推出10条非遗旅游线路、实施“济南非遗Glocal计划”等;也有对未来工作的打算,“今天委员专家提的意见建议,我们一定会逐条、认认真真地去研究、学习、研判。下一步将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上再下功夫,推动非遗保护与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推进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这种良性互动,正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势的集中体现。它让建言资政有了回响,让凝聚共识得到落实。
“非遗里的济南”虽是一个“小切口”,却反映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大文章”。这场月度商量,不仅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方案,更探索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非遗传承新路径。
如今,非遗这张流动的名片正在变得愈发活跃。在商量所汇聚的共识里,无论是打造一站式非遗体验中心,还是推动“非遗+城市更新”的融合规划,其最终指向,都是让非遗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美好愿景。当每一锤锻打、每一针绣线、每一碗老汤的醇香都与现代城市脉动同频共振,济南不仅能回答好非遗保护的“时代之问”,更将在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征程中,见证城市的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