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练兵·强基赋能 | 李普红:坚守财务初心 践行责任担当

李普红
市政协机关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
我常常问自己:在预算编制时反复核对的数字、在报销审核时坚持的原则、在深夜加班时整理的报表,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当看到政协全会期间委员们热烈地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我突然明白:我们手中的计算器,计算的是协商民主;当在明湖路上看到大明湖和古城交相辉映时,我知道了:我们笔下的会计分录,记录的是责任担当。
在政协机关,财务部门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却是保障机关健康运行的“隐形守护者”。每一笔预算的编制,关系着全年工作的“先行粮草”;每一次资产的清查,守护着国有财产的“安全红线”;每一份决算报告,折射出机关发展的“经济脉搏”。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大到项目资金调整,小到人员信息更新,几百个数据要与本年预算执行核对,与下一年工作计划核对,与资金使用部门的绩效目标核对,与财政局的下达数据核对,持续4个月,需要不断细化修改完善,确保零误差。这种“锱铢必较”的坚持,就是对“匠心”追求。工匠之美,美在用心,执着和专注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工作中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就是财务人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财务工作也正经历深刻变革。我们既要做“铁面管家”: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好“三公”经费关;也要当“智慧参谋”:运用大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更要成为“政策桥梁”:及时解读、落实新出台的政策。2025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再次更新,相关政策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结合采购业务的实际需求,在新出台十几个的文件里,提炼出相关的政策规定和实施细则,选择了最合理的方式进行采购,确保了机关采购行为规范,提高了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工作看似日复一日的与数字、票据、报表打交道,流程固定、规则严谨,仿佛一成不变,然而,在表面的重复之下,隐藏着政策法规的更新、业务模式的变革、数据工具的迭代。若想突破“单一”的桎梏,必须主动走出舒适区,以不变的严谨应对万变的挑战,才能真正成长。
心中有“尺”,方能知是非;行为有“戒”,方能善始终。财务岗位是廉政风险的高危地带,派驻纪检组定期定时会和我们进行廉政谈话,那些触目惊心的警示案例告诉我们:发票上的一个小数点,可能是原则与妥协的分界线;审批时的一次“通融”,可能成为溃堤的蚁穴。自己必须常怀面对诱惑时的戒备心,处理业务时的公正心,服务同事时的同理心,确保每一项支出合理合规,每一年的预决算公开透明。做好财务工作要在思想深处不断检视和反思,把“他律”内化为“自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财务人的幸福很朴素——当看到项目资金批复通过时,当获得结算组“账目清晰”的评价时,当帮助同事解决报销难题时......这些瞬间,让我们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意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财务工作既是技术活,更是政治活,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财务安全的守门人;用“事事心中有底”的专业度,当好机关运行的助推器;用忠诚、干净、担当,为协商民主保驾护航!
(市政协办公厅供稿)





